董小姐事件: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一
医疗行业里那个大瓜,想必你也吃了。
这个本来就是点裤裆子里的事,延展出了这两件事——都事关公共利益。
第一件事是,男当事人在手术中因为情感纠纷,与人口角,然后扔了已被麻醉的病人四十分钟——按照男当事人的说法,是他自觉不能进行手术云云。
第二件事,就是被讨论得更为热闹的 " 董小姐 " 和协和搞的 4+4 制度。
我不知道你们更在意哪个部分。
我坦承,我个人更在意前面那件事。因为这个手术是去年的事,当时院方并没有什么处理。但到了今天,大瓜爆出,院方迅速和医生做了切割:基本可以视为开除了事。于是,扔下麻醉病人四十分钟,显然就是不对的——不然今天还处理什么。
这着实让我有点惊悚。
我承认,尚未上过手术台。在我的想象中,如果自己去做一个并非微创的手术,被麻醉了四十分钟无人搭理,这万万是不能接受的——也不知道是全麻还是咋个麻法。
二
我确实一开始有点奇怪,为啥协和 4+4 制度被更热议呢?这又不是它偷偷摸摸搞的,制度本身也算正大光明,据说是学习西方先进经验之类。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 "4+4" 临床医学试点班制度于 2018 年启动试点,2019 年正式推行。该模式由王辰院士推动,旨在招收非医学背景的国内外顶尖高校本科毕业生,通过 4 年医学教育直接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D)。
新闻报道里说,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都有类似 "4+4" 培养模式的探索。
4+4 的内核就是四年非医学本科,然后再来四年硕博连读。
所以,所谓董小姐 " 水硕 " 应该是不成立的,经济学专业也没啥。她这不就是非医学本科生跑协和去硕博连读。来何水硕一说呢?
而董小姐的本科,是一所叫巴纳德的女子文理学院。这不是一家 " 仅挂了哥伦比亚大学名头而已 " 的学校。事实上,录取率挺低的:8%。可能确实不能和正宗的藤校相比,但确实也不是差学校,更不是什么野鸡大学。董小姐的瓜炸翻留学圈,这是文理学院最冤枉的一次。
三
网上扒出来不少董小姐的料,或真或假,我也搞不清。反正意思就是背景深厚,天龙人一个。
然后我就慢慢意识到,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却犯迷糊了:得自扇耳光才对。
我明明在前文《面对突发负面 企业滑跪有用吗》里说到了因为利益而吵架和因为意识形态而吵架。
病人麻醉后未手术,这个基本可以视为利益受损问题。
但董小姐和 4+4 制度,怕就是意识形态问题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节奏。
这是国人最最最最最在意的东西:公平。
四
我是一个高校的教师,所以教育部长的有些发言我可能也会注意到。
多任部长均强调,教育公平是 " 社会公平的基石 "。
这往深里说,涉及诸位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有时候,这两个成语可以并行不悖。但我们要承认,它们也会有严重冲突的可能。
在现实空间里,当一个教师对一整个五十位同学的班实施有教无类,人人关心,你还要求 ta 针对五十个同学的不同特点还因材施教,这近乎苛求。
有教无类这四个字虽然是孔老夫子提出的,但他老人家的一生教育,还是在因材施教上,他其实有类得很!
中国古代历史,也是从主要靠人脉的察举制,慢慢走向了科举制。如果说唐代科举还可以走门路的话,明清科举,制度上就非常严苛了。考官搞事情被爆出来,是要被腰斩的——中国最后一个受此酷刑的官员就是乡试主考官。
今天中国的选择很清楚:公平。教学其实是一种希望供给。
高考这个事,一步都退不得,被称为最不差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是对国人最在意的事情的一种制度回应。
五
董小姐的事刚爆出来的时候,观感就是:一个学经济学本科的,怎么就能跑协和当了医生?
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我——一个医生怕是要学个十来年才能算是个医生,而且大多本科都是五年制的医学教育。董小姐跑美国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院(巴纳德其实国内不甚有名)学经济学,兜了一圈回来进到国内顶级医院协和,是不是曲线救国?
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轮爆点,这就是个涉及公平的爆点。
再然后,各种有的没的的料被挖出,我前面那个超链接也列了几个疑问——插播一句,这是我看到的诸多爆料文质问文中个人阅读体验最好的一篇。太多文章,bbs 帖子的风儿实在太浓。
料越多,越拷问公平。
涉及意识形态,还是那么在意的意识形态,不死不休,我估摸着 4+4 制度,最后可能会被整个儿掀了桌子。
六
你知道国人对这个事有多在意吗?
想想《让子弹飞》里的一幕:我来鹅城就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 青天大老爷 ……"
群众一水儿地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