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派|台军首次试射“海马斯”火箭炮,如何压制这种武器?

据《环球时报》报道,台军日前在屏东九鹏基地进行操演,首次实弹射击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尽管一些岛内媒体将其吹嘘得“神乎其神”,但大陆军事专家表示,从俄乌冲突的实战经验看,面对解放军的全方位压制,这种火箭炮在战时的生存力堪忧。

台军试射“海马斯”火箭炮。

在实弹验证射击中,台军11辆“海马斯”炮车共发射33枚短射程训练用火箭弹,每辆车发射3枚。不过这些“海马斯”在射击测试当中曾两次出现“信号异常”,导致射击暂停,在首波齐射时,仅有1辆炮车完成发射,第二波时也发生状况,在后续进行补射。

“海马斯”火箭炮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一直是外界的热议话题,因此台军首次试射也引发了“如何压制这种火箭炮”的讨论。

俄乌冲突中备受关注的武器之一

M142“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主要由M270火箭炮的一组火力模块、M1083A1 5吨级中型(6×6)战术车辆底盘以及升级后的火控系统组成,其火控系统、电子和通信设备的成果,与同时期发展的新版M270A1式多管火箭炮系统实现了通用。

由于“海马斯”以5吨级中型战术卡车为底盘并减少了一半的携弹量,因此重量大大减轻,装有一个六联装火箭发射箱的“海马斯”全重10.9吨,比携有12枚火箭弹的M270轻了近一半,不但具有较强的越野机动性,而且公路行驶速度大大提高,并降低了生产、使用与维修保养费用。“海马斯”还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在运输机着陆后的15分钟内即可做好作战准备,战略机动性也比较好。

“海马斯”火箭炮具备较强的机动性,对付这种武器对侦察能力要求很高。

在弹药上,“海马斯”和M270履带式火箭炮全面兼容,可以发射为M270配装的所有弹药(包括MGM-140短程地地导弹),一个发射箱总共携带6枚火箭弹或一枚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导弹,前者携带有导引或无导引的弹头射程可达42公里,制导火箭弹射程约80公里,ATACMS导弹的射程则达到300公里。在打击效果上,尽管较之M270减少了一半的火力,但以发射M26式双用途子母弹计算,一个9门制的“海马斯”火箭炮连一次齐射的威力仍相当于一个18门制的155毫米榴弹炮营发射双用途子母弹(72颗子弹药)27次齐射的威力。

在俄乌冲突中,“海马斯”表现不俗,让俄军十分头疼,也成为俄军重点打击的武器。2022年6月“海马斯”刚部署不久,就精准命中赫尔松地区的第22集团军指挥部。之后乌军又用“海马斯”炸毁赫尔松第聂伯河大桥、安东诺夫公路大桥等交通枢纽,试图切断俄军后勤补给线。在2023 年的跨年夜,“海马斯”对马克耶夫卡俄军兵营的突袭造成80多人死亡,成为俄军在冲突中单次袭击伤亡惨重的事件之一。另外在今年5月,“海马斯”还袭击了库尔斯克地区的俄军第40海军陆战旅指挥部。

“移动靶标”难逃败局

2020年,台当局向美国订购11套“海马斯”火箭炮,去年又订购18套共计29套。首批11套在去年9月运抵岛内,由台“陆军十军团五八炮指部”接装并开始训练。台军对于“海马斯”寄予厚望,若发生冲突,台军可能利用台湾岛东部山区、离岛(如兰屿、绿岛)等复杂地形,将“海马斯”与“雄风-2E”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混编,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对登陆舰队实施多层次打击。未来,如果台军能够获得ATACMS这类武器,还可能用于打击重要目标,比如指挥部、雷达站、港口码头、物资集结点等,以求打乱军事行动的节奏。

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是压制“海马斯”火箭炮重要武器之一。

那么,如何压制“海马斯”火箭炮?我们可以先看看俄军的经验。在作战中,俄军通过大量部署侦察无人机(如“猎户座”和“海鹰-10”),对“海马斯”可能活动的区域进行分区搜索,重点覆盖公路、树林边缘等隐蔽区域。无人机通过长时间监视,捕捉“海马斯”发射后的热信号或机动轨迹。发现目标后,俄军采用“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进行精确打击,该导弹射程达500公里,可迅速响应无人机提供的坐标。同时,俄军将部分指挥权限下放至前线部队,缩短决策链条。例如,无人机操作员可直接呼叫导弹部队,避免因层级审批延误,从发现到摧毁仅需几分钟,形成“侦察-定位-打击”闭环。

《环球时报》刊文称,军事专家认为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战场侦察能力更强,猎杀手段更多,同时台湾地形限制很多,更不利于“海马斯”隐藏行踪,其生存力非常脆弱。

笔者也赞同上述观点。台湾岛面积狭小(约3.6万平方公里),缺乏战略纵深,台军“海马斯”机动和隐蔽空间都更加受限。一旦爆发冲突,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台海及周边的制空权,空域的开放意味着能够通过低轨道卫星星座、无人机、侦察机等平台构建立体侦察网络,实时锁定其位置。特别是察打一体无人机(如“彩虹”、“翼龙”系列)不但滞空时间长,还可对进入发射阵地或移动中的“海马斯”实施持续追踪和精确打击,基本做到“发现即摧毁”。

此外,由远程火箭炮、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有人战机等组成的综合打击系统,更是让“海马斯”插翅难飞。以远程火箭炮为例,该火箭炮打击精度高,射程覆盖台岛全境,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实时回传坐标,实施“点穴式”打击,成本低于弹道导弹。另外,针对“海马斯”依赖公路快速转移的特点,可通过打击台湾岛西海岸的交通枢纽(如桥梁、隧道),限制其活动范围,迫使其暴露于预设打击区域,成为“移动靶标”。

对于来袭的火箭弹,由于其弹道相对固定,还可以通过多层防空反导体系进行拦截,尽量降低“漏网之鱼”带来的损害(俄军多次拦截成功)。在电子战方面,俄军多次通过电子干扰使“海马斯”命中率下降,因此,可以在电子战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软硬结合,降低“海马斯”的作战效能。

此前,针对首批“海马斯”火箭炮系统运抵台湾地区,国防部和国台办均已表态。国防部正告民进党当局,“买什么武器都不堪一击,必将自取灭亡”。国台办也强调,“倚美”只会“害台”,“以武谋独”更是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