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上座率连创纪录撬动文旅,中超可否复制大连模式

61,185人和61,135人,5月5日和17日,大连英博主场对阵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的两场比赛,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分别创造了中超联赛历史第二和第三上座率纪录。

除了创纪录的上座率,京沪两地数千名远征球迷某种程度还极大撬动了两地文旅经济,这显然非常契合如今“体育赛事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

大连英博对阵上海申花比赛的上座人数。

上座率几乎达到满座

公开资料显示,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可容纳球迷6.3万名,本赛季第三轮,大连英博首个主场对阵长春亚泰的比赛,就有60,126名球迷入场观看,这个数字当时就已经是2012年10月20日江苏舜天和广州队巅峰对决65,769人上座率后的中超联赛最高纪录。

最近两场大连分别对阵国安和申花,上座率分别达到61,185人和61,135人,这已经非常接近6.3万名最高容纳人数了,占比已经超过97%。作为专业足球场,其实梭鱼湾并不是中超所有球场中容量最高的那个。全新改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就可以容纳6.8万名观众,那么为何还是梭鱼湾连续创下上座率纪录?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体育场办足球比赛,都遵循着最多开放80%座位的原则,以工体为例,实际入场最高人数不超过5.44万人,因此新工体最近几年上座率的纪录,就是本赛季主场6比1击败山东泰山时的54,309人。

80%座位外的20%座位,行业内统称为安全区域座位,“但其实最多开放80%座位,只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并不是说不能多卖票。”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终足球比赛售票多少,取决于当地管理部门,“如果地方管理部门希望可以有更多球迷观赛,或者说对于赛事保障有足够的预案,那么完全可以让更多球迷入场观赛。”

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很明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从入场观众人数来看,显然并不存在什么所谓最高开放80%座位的原则,而在具体客队球迷看台设置上,则是位于北看台左手边角旗区最上方的几个看台,客队看台和主队球迷完全连成一片,体育场会安排安保人员维持秩序。新赛季至今,尚没有发生主客队球迷冲突的案例。

中超赛会制期间,大连就一直是联赛的一个赛会制所在地,而在从赛会制转为主客场的过渡阶段,大连也是最早允许球迷入场看球的城市。足球城在对待足球的观念上,的确值得其他一些中超球队所在城市借鉴。

中超联赛上座人数排行榜。

远征球迷撬动文旅经济

大连最近两场中超联赛创造上座率纪录,背后还有国安和申花两支俱乐部“远征军”的功劳。按照主客场对等接待的原则,根据体育场实际开放的情况,大连英博俱乐部本赛季可以给客队提供最多2000张球票。

作为职业联赛为数不多走过30年以上的俱乐部,国安和申花聚集了大量习惯和球队一起远征的球迷,这批球迷往往也有很强的消费力。足球和中超联赛,在某种程度上正好承担着相关功能。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算上抢到的主队区域球票,国安远征大连球迷人数超过了2000人,而申花远征军更是突破3000人,“除了去年最后一轮打成都,申花这几年客场远征球迷人数最高差不多就是2000人左右。”

俱乐部负责客场球迷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起初认为较远的大连客场远征人数应该不会突破2000人,“但实际上周一抢票没几轮就抢光了,后来很多申花球迷不得已去抢了主队区域的票。”

申花球迷带着俱乐部官方发售的登机箱远征大连

上周末,3000余名申花球迷从上海奔赴大连,好几趟航班出现了绝大多数都是申花球迷的近乎包机现象,为此有的航班机组还特地通过广播的方式给远征球迷送上祝福。部分球迷也遭遇人在囧途的尴尬,部分球迷航班遭遇机械故障取消,有人改签的航班还遇到了备降烟台的小插曲,最终周五早上出发深夜近11点才抵达大连……

周末在大连市中心的人民路,到处都是身穿蓝色外套的申花球迷,很多申花球迷还特地打卡了一家于汉超爱吃的面店和大连著名传统足球名校东北路小学。市中心几家著名的海鲜烧烤店,晚上排队人群中也都是蓝色身影。比赛日当天上午,申花球迷还特地去了大连英博官方纪念品商店,买了很多盲盒公仔、围巾等纪念品……

简单估算一下,上海往返大连的机票加上常规的两晚住宿,平均每人的花费就至少在2000元,如果算上吃饭、旅游打卡等其他开销,这个数字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3000人左右的远征球迷,带动千万元左右级别的消费,是可以预见的。

大连英博主场和上海申花比赛全景图

如何拥抱赛事经济需认真研究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两年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赛事经济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体育赛事作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长点,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把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作为重点工作。

以中超联赛为例,目前,主场场均上座率超越4万人的球队包括大连英博、北京国安、成都蓉城,而上海申花、山东泰山两家球队上座率接近4万人,保持两万人左右上座率的球队还包括天津津门虎、深圳新鹏城、浙江、云南玉昆、上海海港、青岛海牛等球队。

票房收入的确成为很多俱乐部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高上座率的俱乐部每一个主场比赛门票收入可以接近或达到500万元,一个赛季全部收入可以达到数千万元,再加上当地管理部门的一些补贴和联赛分红,过去几年,就有过中甲和中超少数投入不大的俱乐部能够实现财政平衡甚至略有盈利,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球票收入。

而对于比赛双方两地的文旅来说,如何配合俱乐部更好为客队球迷提供看球方便,也是吸引客队球迷更多前来观赛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需要本地管理部门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足球比赛,不要在入场人数等方面做太多限制。”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同时,两家俱乐部也可以就主客场对等接待球迷数量方面尽可能宽限,为更多客队球迷来看球提供便利条件。”

成都蓉城为远征申花球迷在体育场附近开辟第二现场

以申花最近两次大规模远征为例,上周末和大连英博的比赛,大连方面在市中心一家五星级酒店,为申花球迷安排了往返梭鱼湾足球场的接驳公交车,这给申花球迷看球提供了很大便利,这个措施也得到了客队球迷的一致称赞。

而上赛季联赛最后一轮,成都方面也对于数千名申花远征球迷的到来做好了充分准备,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最后一轮会有大批申花球迷到来,蓉城俱乐部第一时间和当地管理部门进行了沟通,制定了多种预案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其中就包括特地在体育场附近开设了一个第二现场,统一安排没有买到票的球迷集体观赛。

“当然,不是所有比赛两队球迷之间都会很友好的,那么根据过往的情况,也需要对比赛进行研判,如果可能出现风险,也需要有更多预案,而低风险的比赛,还是可以尽可能放宽限制。”

一位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足球赛事背后的经济,也需要用更专业的态度来认真研究,比如具体赛程的确定上,大连英博对阵国安和申花比赛创下上座率纪录,和比赛的时间安排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阵国安是五一长假最后一天的下午,北京球迷可以看完比赛直接乘坐飞机返回,而申花比赛是在周六傍晚,上海很多球迷都是选择搭乘第二天晚上回沪的航班,这样白天还能在大连继续游玩。

“每一轮具体比赛的开球时间,还是参考各个俱乐部意见为主,然后中足联会根据转播需求做统筹安排,那么在确定开球时间上,俱乐部和当地文旅是不是也会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这些都是拥抱赛事经济很重要的环节。”上述专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