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正式发布】5月22日,为了有效统一技术语言和评价体系,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技术、产品研发、测试、管理及场景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优必选、宇树科技、中国信通院和工联院等主流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团体标准,在中国电子学会正式发布。
【机会前瞻】
5月22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的发布,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能力分级的标准,通过借鉴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分级逻辑,并针对人形机器人的特殊性进行了创新,构建形成 “四维五级” 的评价框架。包括“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 为核心的四大能力维度,并构建L1-L5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上海、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及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主流企业共同制定的团体标准(T/CIE 298-2025),为企业产品设计、性能对标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映射工业制造、物流搬运、健康养老等多场景应用需求。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行业虽呈现爆发态势,但长期面临“技术语言混乱、场景适配模糊”的瓶颈。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仍高达数十万元,量产规模不足万台,且不同厂商产品性能差异显著,工业场景中机器人故障率高达15%。
此次分级标准通过22个一级指标、100余项技术条款,首次将智能化能力量化为可评测的体系。例如,L3级要求机器人能自主完成动态环境中的多任务规划,而L5级需实现跨场景通用智能与类人协作。这种对标自动驾驶分级逻辑的框架,既解决了企业研发方向不明确的问题,也为下游应用场景(如特种作业、医疗康复)提供了精准匹配依据。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标准发布后,行业将告别“参数竞赛”,转向以场景需求驱动的技术迭代,具备全栈能力的企业将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