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制造展现硬核实力:管道装备支撑大国基建,核电锚栓实现国产

作为一座“文武双全”的城市,沧州有豪杰辈出的武术,更有现代化的硬核产业体系。

根据沧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沧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2.8亿元,同比增长5.5%,跑赢河北全省和全国增速。其中,全市的工业经济表现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像华洋钢管、沧海核装等业内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同时,还有更多大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领跑,成为推动沧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5月13日,河北沧海核装公司,一根巨大的管道即将完成制造。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5月13日,由沧州市委宣传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共同主办的“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和网络达人沧州行活动走进多家管道装备企业、核电装备企业、现代化医疗产业园等,实地探访一个个“硬核”发展的现场。

管道装备产业持续领先

5月13日,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厂房内,机械轰鸣,却鲜有人影。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一片片厚重的钢板经过水压成型,再经过超声波探伤仪器的检测和铣削、焊接等多重工序,最终成为一根根合格的大口径钢管。

澎湃新闻了解到,华洋钢管属于管道装备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该企业现有17条新型自动化钢管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运输石油、天然气等高中低压流体以及桥梁等建筑,成为大国基建的重要支撑。

华洋钢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生产的钢管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并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愁销路”。2024年,华洋钢管在河北省百强制造业中排名第57位,共销售钢管255万吨,实现产值81.2亿元,“今年的目标是希望将营业额提升30%以上,为管道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核心竞争力。”

5月13日,华洋钢管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根根钢管正在有序加工。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华洋钢管的“成绩单”,是孟村以及整个沧州现代化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公开报道显示,孟村的管道装备制造业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1996年,孟村被评为“中国弯头管件之乡”,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弯头管件之都”。

目前,孟村现有管道装备企业近1800家,产品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和制造体系。

华洋钢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孟村和整个沧州有完整的管道装备产业体系和人才,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这是他们将所有生产线都留在孟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只是孟村,管道装备也是沧州盐山县的支柱性产业,拥有“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中国管道管件出口基地”等荣誉称号。

成立于1996年的河北沧海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盐山县管道装备的一家头部企业。

沧海核装钢管厂区生产部部长刘文广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该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启动“5G+大数据+管道智能工厂”项目,推动智能化生产与管理。

5月13日,河北沧海核装公司,一根根加工好的管道准备交付用户。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值得关注的是,在沧海核装,河北省重点项目高耐腐蚀化工管(双金属复合)ODF生产线及钢管配套3PE防腐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其官网资料介绍,该生产线的钢管产品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核电、输油输气输煤管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是行业内的一次重大突破。

打破国外巨头壁垒,助力核电国产化

长期以来,核电建设使用的抗震自扩底锚栓市场,一直由国外企业巨头主导,且价格居高不下。为打破这一困局,2021年,河北众燚核电装备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对核电用抗震锚栓展开技术攻关,于2022年正式在沧州落地建厂。

2024年年底,“沧州造”核电用抗震自扩底锚栓,成功中标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建设,打破国外相关企业30余年的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化突破,助力核电国产化。

该公司总经理王成章5月13日介绍,核电领域的安全标准极为严格,对锚栓的质量要求也更为苛刻,小小的锚栓隐藏着巨大的科技含量。

谈及选择落地沧州的原因,王成章告诉澎湃新闻:“首先是沧州招商引资的政策,还有营商环境都非常好,我们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沧州还有区位上的优势,距离北京很近,坐高铁最快只要50分钟多点,这种便利性对企业吸纳人才也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5月13日,河北众燚公司生产的锚栓已经用于核电建设基材。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此后,经过三年的技术研发与试验,众燚公司成功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据沧州日报报道,其产品先后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明确,该产品各项测试指标均等于或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产品。

对于智能化发展,王成章则表示将按照三步来走,“我们现在是就地半自动化,然后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后续是全厂的智能化,公司的愿景是未来能够打造‘黑灯工厂’。”

智慧医疗赋能健康产业

沧州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民生改善提供“智慧方案”。

近年来,沧州开启智慧医疗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衍生的智慧服务,让百姓就医更加方便。

5月13日,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建森医疗产业园里,九星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座座“微医院”,吸引参观者体验。

这个只有4平方米大小的智慧微医院,是集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AI中医问诊、医保购药、病历打印等功能为一体的自助服务设备,属于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在使用体验上,更具互动性,也让患者对诊疗过程有掌控感。

5月13日,沧州经济开发区建森医疗产业园展示智慧微医院。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据九星科技董事长王建龙介绍,市民通过扫码进入智慧微医院后,可免费享受测量身高、体脂率、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多项医疗检测服务,实时数据将上传至公立医院。如果遇到检查数据异常,还可进行线上问诊,线上取处方。

同时,智慧微医院还有常用药品自助购买功能,患者只需拿着身份证,扫码、勾选、付款、确认,便能操作完成。目前,智慧微医院已在沧州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南川老街等地开放使用。

网络达人@作家邓海春 感叹,九星科技不仅具备强大的操作系统研发能力,还能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多层次的定制和适配,“在这里,技术是核心。”

5月13日,沧州经济开发区建森医疗产业园展示智慧医疗系统。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网络达人@风吟天下 则认为,九星科技用信息技术构建了患者“一站式”互联网就医新体验,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度和满意度。

这样的医疗科技创新,在沧州经开区和整个沧州,还有很多,生物医药已成为沧州八大优势产业之一。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量来自北京的龙头医药企业近年来落户沧州,以此为起点,以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现代中药行业发展等作为主攻方向,沧州正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