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违背了承诺——北约还是俄罗斯?

听文章

随着北约的扩张和欧洲推动乌克兰的军事化,历史上被遗忘的承诺重新浮出水面——俄罗斯是真正的违规者,还是西方改写了规则?欧洲的未来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3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乌克兰问题欧洲峰会结束后,英国首相凯尔·斯塔默对媒体发表讲话,对俄罗斯可能“违反”一项协议提出了批评,尽管持怀疑态度。他说:“我们不能接受像明斯克这样软弱的协议,俄罗斯可以轻易违反。”

斯塔默将“违约”一词与俄罗斯联系在一起,暗示后者经常违反协议,这表明欧洲必须努力让乌克兰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然而,这种可疑的暗示掩盖了历史。2017年,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了30份文件,这些文件与1990年柏林墙即将倒塌时西方领导人对俄罗斯做出的承诺和保证有关。

作者斯维特拉娜·萨夫兰斯卡娅和汤姆·布兰顿在2018年1月为《北约观察》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指出,没有任何主要的西方媒体报道或引用过这些文件。

让我们检查一下历史记录,以确定到底是谁违反了承诺。

斯塔默的声明让我们想起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和约翰•约瑟夫•米尔斯海默教授等美国国际关系专家。两者都指责西方片面地批评俄罗斯。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在莫斯科废除《华沙条约》(Warsaw Pact)之后,北约无情的东扩引发了莫斯科的安全警报。事实上,这是美国领导的北约在俄罗斯和中国周围制造一种“火圈”的持续战略。

南中国海地区和环太平洋东部地区(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的军事基地充当了抵御中国的堡垒。同样,在东欧,多个波罗的海国家的不断加入将北约的力量向东投射,最终迫使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作为回应。更重要的是,历史证据表明,是北约违背了对莫斯科的承诺。

据2018年1月2日发表的《北约观察》报道,这些解密文件显示,在1990年至1991年德国统一的整个过程中,西方领导人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其他苏联官员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联安全的保证。

老布什总统在1989年12月的马耳他峰会上向戈尔巴乔夫总统保证,美国不会利用东欧的革命来损害苏联的利益,他说:“我没有在柏林墙上跳上跳下。”

1990年1月31日,西德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在巴伐利亚州图津(Tutzing)就德国统一问题发表了重要的公开讲话,第一次得到了具体的保证。他说:“东欧的变化和德国的统一进程绝不能损害苏联的安全利益。因此,北约应排除其领土向东扩张的可能性,即使其更接近苏联边界。”

1991年2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向苏联国务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保证,在冷战后的欧洲,北约将不再是好战的——“不太像一个军事组织,更像一个政治组织,不需要独立的能力。”

他向谢瓦尔德纳泽承诺“北约的管辖权和军队不会向东移动的铁证”。同一天在莫斯科,贝克告诉戈尔巴乔夫,联盟不会“向东移动一英寸”。

在第二天(2月10日)与戈尔巴乔夫的会晤中,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重申了同样的保证:“我们认为北约不应扩大其活动范围。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我正确地理解了苏联的安全利益。”

根据《北约观察》的报告,“这些文件显示,从1990年初到1991年,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在考虑并拒绝中欧和东欧加入北约。在1990年德国统一谈判的背景下,对北约的讨论根本不局限于东德领土的地位。后来苏联和俄罗斯抱怨在北约扩张问题上被误导,是建立在当时的书面备忘录和最高层的电话交谈基础上的。”

解密的文件包括老布什、根舍、科尔、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法国总统密特朗、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约翰·梅杰,以及北约秘书长曼弗雷德·韦尔纳。1997年,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被邀请加入北约,随后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于2004年3月29日正式加入,这些国家反对北约东扩的保证化为乌有。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于2009年4月正式加入,黑山于2017年6月加入。北马其顿共和国于2020年3月加入,芬兰于2023年4月加入,瑞典于2024年3月加入。

华盛顿大学档案公布的文件呼应了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的批评,他警告不要“(在20世纪90年代)继续推进北约向东扩张,当时戈尔巴乔夫和其他人被引导相信这不会发生。”

是近代西方领导人违背了他们不追求北约东扩的承诺。西方主流媒体也通过不断妖魔化俄罗斯——将其描绘成一个蚕食的怪物——来伪造历史事实。

在伦敦举行的欧洲峰会及其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四点声明代表了另一种试图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边境实施永久军事化的尝试。如果没有美国军方的参与,这份宣言的效力仍然值得怀疑。乌克兰的进一步军事化可能会导致西欧经济大出血,加深政治分歧,从而产生深远的后果。

在欧洲峰会的最新声明为局势进一步升级铺平道路之际,值得一问的是:拥有32个成员国的北约在加剧紧张局势方面扮演的角色还能持续多久?更重要的是,欧洲将为忽视历史教训付出什么代价?

听文章

随着北约的扩张和欧洲推动乌克兰的军事化,历史上被遗忘的承诺重新浮出水面——俄罗斯是真正的违规者,还是西方改写了规则?欧洲的未来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3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乌克兰问题欧洲峰会结束后,英国首相凯尔·斯塔默对媒体发表讲话,对俄罗斯可能“违反”一项协议提出了批评,尽管持怀疑态度。他说:“我们不能接受像明斯克这样软弱的协议,俄罗斯可以轻易违反。”

斯塔默将“违约”一词与俄罗斯联系在一起,暗示后者经常违反协议,这表明欧洲必须努力让乌克兰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然而,这种可疑的暗示掩盖了历史。2017年,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了30份文件,这些文件与1990年柏林墙即将倒塌时西方领导人对俄罗斯做出的承诺和保证有关。

作者斯维特拉娜·萨夫兰斯卡娅和汤姆·布兰顿在2018年1月为《北约观察》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指出,没有任何主要的西方媒体报道或引用过这些文件。

让我们检查一下历史记录,以确定到底是谁违反了承诺。

斯塔默的声明让我们想起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和约翰•约瑟夫•米尔斯海默教授等美国国际关系专家。两者都指责西方片面地批评俄罗斯。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在莫斯科废除《华沙条约》(Warsaw Pact)之后,北约无情的东扩引发了莫斯科的安全警报。事实上,这是美国领导的北约在俄罗斯和中国周围制造一种“火圈”的持续战略。

南中国海地区和环太平洋东部地区(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的军事基地充当了抵御中国的堡垒。同样,在东欧,多个波罗的海国家的不断加入将北约的力量向东投射,最终迫使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作为回应。更重要的是,历史证据表明,是北约违背了对莫斯科的承诺。

据2018年1月2日发表的《北约观察》报道,这些解密文件显示,在1990年至1991年德国统一的整个过程中,西方领导人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其他苏联官员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联安全的保证。

老布什总统在1989年12月的马耳他峰会上向戈尔巴乔夫总统保证,美国不会利用东欧的革命来损害苏联的利益,他说:“我没有在柏林墙上跳上跳下。”

1990年1月31日,西德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在巴伐利亚州图津(Tutzing)就德国统一问题发表了重要的公开讲话,第一次得到了具体的保证。他说:“东欧的变化和德国的统一进程绝不能损害苏联的安全利益。因此,北约应排除其领土向东扩张的可能性,即使其更接近苏联边界。”

1991年2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向苏联国务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保证,在冷战后的欧洲,北约将不再是好战的——“不太像一个军事组织,更像一个政治组织,不需要独立的能力。”

他向谢瓦尔德纳泽承诺“北约的管辖权和军队不会向东移动的铁证”。同一天在莫斯科,贝克告诉戈尔巴乔夫,联盟不会“向东移动一英寸”。

在第二天(2月10日)与戈尔巴乔夫的会晤中,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重申了同样的保证:“我们认为北约不应扩大其活动范围。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我正确地理解了苏联的安全利益。”

根据《北约观察》的报告,“这些文件显示,从1990年初到1991年,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在考虑并拒绝中欧和东欧加入北约。在1990年德国统一谈判的背景下,对北约的讨论根本不局限于东德领土的地位。后来苏联和俄罗斯抱怨在北约扩张问题上被误导,是建立在当时的书面备忘录和最高层的电话交谈基础上的。”

解密的文件包括老布什、根舍、科尔、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法国总统密特朗、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约翰·梅杰,以及北约秘书长曼弗雷德·韦尔纳。1997年,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被邀请加入北约,随后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于2004年3月29日正式加入,这些国家反对北约东扩的保证化为乌有。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于2009年4月正式加入,黑山于2017年6月加入。北马其顿共和国于2020年3月加入,芬兰于2023年4月加入,瑞典于2024年3月加入。

华盛顿大学档案公布的文件呼应了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的批评,他警告不要“(在20世纪90年代)继续推进北约向东扩张,当时戈尔巴乔夫和其他人被引导相信这不会发生。”

是近代西方领导人违背了他们不追求北约东扩的承诺。西方主流媒体也通过不断妖魔化俄罗斯——将其描绘成一个蚕食的怪物——来伪造历史事实。

在伦敦举行的欧洲峰会及其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四点声明代表了另一种试图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边境实施永久军事化的尝试。如果没有美国军方的参与,这份宣言的效力仍然值得怀疑。乌克兰的进一步军事化可能会导致西欧经济大出血,加深政治分歧,从而产生深远的后果。

在欧洲峰会的最新声明为局势进一步升级铺平道路之际,值得一问的是:拥有32个成员国的北约在加剧紧张局势方面扮演的角色还能持续多久?更重要的是,欧洲将为忽视历史教训付出什么代价?